市场观察:纺织企业对未来消费市场的信心较为谨慎
随着中美经贸关系有所缓和,美国虽下调加征关税,但综合税率依旧处于高位,使得企业对未来消费市场的信心较为保守。
从订单情况来看,传统的 “金三银四” 销售旺季在今年并未显现,新接订单量不及预期,成品库存积压问题持续存在,纺织行业淡旺季界限日益模糊,旺季需求不足已成为近两年的普遍现象。尽管5月中美经贸缓和促使下游客户询价下单活跃度提升,但这些需求能否转化为长期稳定订单仍需观察,在此背景下,企业为规避风险,多采取按需采购原料、削减库存的策略。


期货市场方面,近一周多郑棉纱期货呈现震荡上行态势,主力CY2507合约涨幅达6.29%,而同期郑棉主力CF2509合约涨幅为6.35%,棉纱期货涨幅表现更为突出。其背后推动力多元,中美关税互降吸引资金流入市场,C32S棉纱期现价格倒挂亟待修复,2025年棉纱、棉布出口数据同比显著增长,再加上国内出台系列经济提振政策、央行降准降息等利好,作为消费终端的棉纱市场反应更为敏锐。同时,4月下旬起,山东、江浙、河南等地部分中小纺企的减停产行为,使得棉纱市场供应量缩减,进一步助推期货价格上涨。
不过,棉纱期货持续上涨面临较大压力,主力 CY2507 合约冲击 20000 元 / 吨阻力位未果,后续或有回调风险。内需层面,棉纺织品、服装市场步入淡季,中下游企业开工率不断走低,棉纱产销遇阻,规模以上纺企新增订单呈萎缩趋势,成品库存逐步攀升,低支数棉纱盈利水平不佳,部分内地纱厂亏损加剧,只能通过减产应对。国际贸易上,中美90天关税缓冲期内,对新疆棉纱销售的促进作用有限,新订单推进缓慢,且关税水平依旧偏高;多国加强转口贸易管控,我国棉纺织品绕道出口难度剧增,对美欧间接出口规模扩张受阻;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产棉纺织品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。
当前,纺织企业虽保持基本稳定运营,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,唯有密切跟踪市场动态,及时优化经营策略,才能有效应对诸多挑战。

2、本网其他来源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3、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,电话:0755-32905944,或者联系电子邮件: 434489116@qq.com 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4、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。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。